海绵城市行业体系结构解析

浏览次数:1079    发布时间:2021-06-16 09:43:43    

  参考《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》并结合城市建设实际经验,海绵城市建设行业体系应包括规划、设计、施工、运营、监理和投资等六个环节。其中在规划环节,涉及到海绵城市规划关键技术研发和运用、与其他专项规划(城市水系规划、绿地系统规划、排水防涝规划和道路交通规划等)的有效协同、控制性详细规划(海绵分区、地块控制、用地布局、设施选择和技术措施)和修建性详细规划(场地设计、设施选择布局和技术措施等);在设计和建设环节,涉及到建筑与小区、城市道路、城市绿地与广场、城市水系以及单项技术;在建设、运营环节,主要涉及透水铺装、屋顶绿化、生物滞留设施、下沉式绿地、渗透塘、渗井、渗管/渠、湿塘、雨水湿地、蓄水池、雨水罐、调节塘、调节池、植草沟、植被缓冲带、初期雨水弃流设施和人工土壤渗滤等;在监理环节,主要从政府职能和服务出发,由城管、规划、建设、水利、水务、环保和绿化等部门参与,直接或委派,甚至委托第三方行使责任,行政性较强;在投资环节,则包括规划、设计、施工、运营和监理等全流程。

  该行业以城市雨洪风险控制、缓解和雨水综合利用为核心,是对传统排水和中水/再生水等已有一定基础性的行业的革新,更加从自然本身力量的应用出发,尊重自然和善待自然,用绿色水设施(仿自然力),来降低灰色/黑色水设施(强人工力)的承载压力,用人工智慧(规划、设计和设施建设)和自然力量(设施运用)来缓解城市雨洪造成的内涝问题,并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有效补给,构建广义尺度、跨行业部门的人工雨水利用生态系统。

  该行业与传统行业相比,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和公共性,从雨洪造成的城市内涝出发,属于城市排水/安防;从雨水利用出发,属于水务;从构筑物出发,属于市政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。该行业提供的是公共服务,是保障城市水系统安全的组成部分,当前是面向城市雨洪,本质是引导城市低冲击开发,城区在推进高度、密度、深度和强度建设的同时,反自然、反生态的规划思路理念和工程技术方式的叠加效应,必将快速降低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、抵抗自然/非自然冲击并快速恢复的能力,导致城市部分点位“中风”,甚至出现局部或全局性瘫痪。历史上的城市灾害历程表明,负面外部性的叠加效应,促进系统性漏洞的动态变化,必将诱导外部关联性公共系统功能出现障碍,从而城市代谢失常,影响甚至危及城市居民生活、生产和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