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
 >  新闻动态 > 行业新闻 >  机场航站楼虹吸雨水排放系统技术解析与应用 > 

机场航站楼虹吸雨水排放系统技术解析与应用

发布时间:2025-11-10 点击数:0

  机场航站楼虹吸雨水排放系统技术解析与应用

  一、系统工作原理

  虹吸雨水排放系统基于流体力学虹吸效应,核心是通过特殊设计使雨水在管道内形成满管流,利用屋面与排水出口的高度差产生负压,加速水流排放。在机场航站楼大跨度屋面场景中,当降雨量达到一定强度时,雨水斗快速收集雨水,管道内空气被逐步排出,形成稳定的满管流状态,此时水流速度可达 2-5m/s,排水效率远高于传统重力排水系统(传统系统流速通常≤1m/s)。

  二、系统核心组成

  虹吸雨水斗:作为关键收集部件,需具备防涡流、高排水能力特性,机场场景常用 304 不锈钢材质,配备防盗格栅与流量调节装置,单斗排水能力可达 15-50L/s,能适应航站楼屋面复杂的荷载要求(通常需承受≥1.5kN/m² 的附加荷载)。

  排水管道:优先采用 HDPE 管或不锈钢管,HDPE 管具备抗冲击、耐腐蚀优势,不锈钢管适用于严寒或高腐蚀环境(如沿海机场),管道直径根据汇水面积计算,通常为 DN50-DN315,相比传统重力排水可减少 30%-50% 管径。

  管件与附件:包括 90° 弯头、三通、伸缩节等,均需采用同材质无缝连接,弯头曲率半径需≥3 倍管径,避免水流阻力骤增;同时配备空气隔断装置与压力平衡阀,防止系统出现气塞或负压过大损坏管道。

  出口装置:需设置消能装置,避免高速水流冲刷排水管网或污染跑道,沿海机场还需加装防海水倒灌的止回阀。

  三、机场航站楼场景核心优势

  适配大跨度屋面:机场航站楼屋面多为网架或钢结构,跨度常达 30-60m,虹吸系统可采用平敷管道(坡度≤0.5%),无需设置大型排水沟,减少屋面荷载(每平方米可节省荷载 0.3-0.5kN)。

  快速排水防积水:航站楼屋面面积大(单座航站楼屋面面积可达 1-3 万㎡),暴雨时易形成积水,虹吸系统排水速度是传统系统的 2-3 倍,可将屋面积水时间控制在 10 分钟内,避免雨水渗透损坏钢结构或室内设施。

  空间利用率高:传统重力排水需设置较大管径管道与坡度,占用吊顶空间,虹吸系统管道直径小、布置灵活,可减少吊顶高度 0.5-1m,增加航站楼内部使用空间,尤其适配高空间需求的出发大厅与行李分拣区。

  四、系统设计关键要点

  汇水面积计算:按航站楼屋面实际投影面积划分排水区域,每个区域汇水面积不宜超过 500㎡,避免单系统负荷过大;同时考虑屋面天窗、空调机组等障碍物,预留≥1.5m 的排水缓冲距离。

  暴雨强度取值:根据机场所在地气象数据,采用 50 年一遇暴雨强度(如北京地区 50 年一遇 1 小时暴雨强度为 105mm/h),确保系统在极端天气下稳定运行;管道水力计算需采用专业软件(如 AutoCAD Plant 3D),验证满管流状态与负压值(负压宜控制在 - 0.03 至 - 0.08MPa)。

  材料选型适配:沿海机场(如厦门高崎、深圳宝安)需选用耐盐雾腐蚀的 316L 不锈钢管,内陆干燥地区可采用 HDPE 管;雨水斗需通过抗风揭测试(抗风揭压力≥2.4kPa),适配航站楼屋面的强风环境。

  五、施工与维护要求

  施工管控:管道安装需保证密封性,采用热熔焊接(HDPE 管)或氩弧焊(不锈钢管),焊接合格率需达 100%;系统安装后需进行满水试验(保压 30 分钟无渗漏)与虹吸效应测试(模拟暴雨工况验证排水速度)。

  日常维护:每季度清理雨水斗格栅,防止落叶、灰尘堵塞;每年进行管道疏通与压力检测,重点检查弯头、三通等易磨损部位;暴雨季节前(如华南地区 5-6 月梅雨期)需进行系统全面排查,更换老化密封件与阀门。

  六、应用案例

 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(屋面面积约 2.8 万㎡)采用虹吸雨水排放系统,共设置 128 个虹吸雨水斗,分 8 个排水系统,管道总长约 3200m。该系统在 2023 年 7 月极端暴雨(1 小时降雨量达 80mm)中,实现屋面无积水,排水效率达设计值的 105%,有效保障了航站楼正常运营;同时相比传统重力排水系统,节省管道材料用量 40%,减少屋面荷载 0.4kN/㎡,降低了钢结构造价。

新闻推荐

土壤孔隙度与雨水渗透深度的定量关系分析

2025-08-19

地球深部水循环与雨水渗透的关系探讨

2025-08-19

雨水渗透深度与土壤类型的关系研究

2025-08-19

建筑工程中雨水渗透深度的设计标准与实践

2025-08-19

久旱后不同降雨量的雨水渗透深度对比实验

2025-08-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