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水平规划助力海绵城市建设
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先行。市规划局先后编制完成《镇江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》《镇江城市综合交通规划》海绵城市专项补充等规划,正在组织编制《镇江市主城区海绵控制性规划》,努力打造会呼吸的山水花园城市。研究出台暂行规定,明确提出新建城区硬化地面中,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不宜低于40%;每公顷建设用地宜建设不小于1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池(设施);下凹式绿地占总绿地面积的比率不宜低于40%等技术规范。制订《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(LID)规划管理办法》《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(LID)规划设计导则》《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适用设施标准图集(试行)》,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技术保障。此外,在所有新改扩项目中都要求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。
牵头审查海绵城市设计方案是市规划局的又一项职责。记者日前到市规划局市政处时,工作人员正在通过计算审查镇江市健康路全民健身中心(市民体育公园)工程海绵城市设计方案是否满足相关指标要求。“近日准备出审查意见。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该项目将通过雨水花园、下凹式绿地、透水铺装、植草沟等海绵设施设计,来提升对径流雨水的渗透、调蓄、净化、利用和排放能力,增强城市的“海绵”功能。
入选海绵试点城市以来,市规划局抽调3名业务骨干参与市海绵办规划处工作,统筹协调规划建设项目中海绵城市建设指标、标准的确定;对建设项目中有关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方案进行审查;配合督查处做好海绵城市建设任务的督查和考核工作。从规划审批到海绵设计方案审查,再到施工质量抽查、竣工验收,市海绵办规划处参与审查试点区内外项目200多项。
与此同时,拥有专业设计团队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市规划设计研究院,接受市海绵办委托,直接参与海绵城市项目设计。该院设计的我市首个海绵城市试点项目——江滨新村第二社区海绵改造工程建成后,不仅提高了小区排水防涝标准,削减了面源污染,还通过景观的更新营造出优良的生态环境,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。他们运用海绵理念设计润江路、中山路、龙门港路等道路工程和治理虹桥港等黑臭水体,相关工程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三等奖、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、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等10余个省级以上奖项。
不仅如此,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还走出镇江,业务已覆盖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湖南、四川等9省区。其承担的《句容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》被住建部城建司列为全国编制范本,设计的西安市秦皇大道入选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案例集,设计的长沙市工农东路被誉为全国最好的海绵型道路。